你知道橡胶吗?
橡胶树是一种种植物, 更确切的说是橡树生产像奶一样颜色的胶汁,汁凝固后成了橡胶片,可以拿去加工而生产成各类塑料制品.
为何说起橡胶? 割胶工人必须很早起身去割胶,因为太阳还没出来前空气还是冷的,胶汁比较容易流出,不易凝结,所以要天还没亮就去割胶。
时常觉得,七早八早醒来去做工就像要去割胶一样,没想到,旅行也是一样。
过去的三天都持续早起,今天我们终于得以迟一些起身,至少我梳洗时,天是亮了的。
今天是初次享用酒店的早餐,高丽菜出奇的甜美可口,而且竟然有自助煎蛋器!在廉价酒店也能吃到新鲜的煎蛋,真是最幸福不过的 了!而且我还是初次见过这种煎蛋用的电器,东南亚没见过;因为住大酒店有厨师帮你煎,住小酒店也没看过让你自己煎蛋的。
酒店提供鸡蛋,油和酱清,只要开电,加油,打蛋,谁也可以有新鲜的鸡蛋吃!
用过了简单的酒店早餐之后,
我们步行到王府井地铁站,途经王府井大街。已经是在北京的第三天,我们接受了北京的温度。只要穿好卫生衣/发热衣,加毛衣,再加外套和帽子,再贴些暖暖包(可是在户外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点也不热,只有在室内才能发现它其实一直都在)。如此全副武装,即可安心出门。
抵达王府井大街之前,经过一间教堂。
今天的天气已经离零度较远,大约6度。今天是阴天,灰蒙蒙的。
这里的苹果店真是大。
从这棵开始,预言了我们今天会看见很多银杏树。黄澄澄的叶子,煞是美丽。
由于颐和园非常大,一天之内游不完也属正常。加上担心在饿的时候找不到吃的,我们干脆在星巴克买面包和三文治随身携带,友人设想真周到。
我们乘搭地铁到北宫门站,找了一会儿最后才找到了东宫门入口。陆路上的路标不明显,有时也只好跟着人潮的方向走。
看到这么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就知道到了。
门口有一棵茂盛的银杏树。
踏入这道门,开始认识全程弥漫着悲戚感觉的皇家园林。不知为何,这就是我对颐和园的感觉。
后来看过人家夏天的颐和园照片,风光明媚,艳阳高照,完全没有凄凉的感觉。
觉得很多人吗?我看过别人的照片,满满的都是人,此刻的还真可以用“三三两两”来形容不为过。
后来看过人家夏天的颐和园照片,风光明媚,艳阳高照,完全没有凄凉的感觉。
觉得很多人吗?我看过别人的照片,满满的都是人,此刻的还真可以用“三三两两”来形容不为过。
门口开始摆着园林里不时出现作为装饰的石头。
在踏入颐和园之前,完全没有做过功课,只之这是必来景点之一。来了之后才知道,这园子满满都是近期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气息,而且非常忧伤,让我的颐和园之行满是萧瑟的感觉。
进入园区,第一个大家抢先合照的必定是这块有好意头的寿星石。完全找不到没人站在它前面时的空档为它拍个单独照。
接着看到的是宫廷区的仁寿殿。
办公桌。
还好每个殿都有说明板,不至于不知自己看了什么。所以这里是office area 啦,以前办公的地方。
有麒麟。
殿前有龙凤,凤了才龙,意思浅浅。
即使我们跟着一位自荐的导游大姐走,但是她的解说,我听一段没一段的,不是很齐全,也不是很记得。
秋天的颐和园,没有阳光普照的夏天园林就是这样子。
接着,我们来到了慈禧太后的寝宫。深深觉得,秋天的游客比夏天少多了,所以才得以拍到不那么多人的照片。
房间门口对着一个不被建议合照的“败家石”,不吉利。不知怎的,也忘了把它拍下来。
走着走这,我们先来到开阔视野的湖边。
这是昆明湖岸。。。夏天的时候很漂亮。湖上都是泛舟的人们,热闹非凡,和现在看到的景象大相径庭。难怪颐和园的英文叫做the summer palace,以前皇族都只有夏天才来住的,秋天看来真凄凉。
隐隐约约的可以看见远方的是十七孔桥和南湖岛。
我们还真不知是要如何过去对岸,一定要搭船吗?结果我们没去对岸,只远观。
这是万寿山,在浓雾下,就是一个苍凉。
从外面看到的长廊外墙,有形状各异的窗口。
据知古时还没有玻璃的时候,这些花是画在纸上的。如今看到的自然是现在已修护过了的。
今天大家都戴上了帽子。今天感觉比昨天冷,要是在外行走一整天不戴帽子,头会冷得发疼。
然后,去了不被建议拍照的玉澜堂,那是以前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的地方。它的房间门口铸了一道墙,看了令人唏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颐和园给我的感觉那么哀伤。
接着,来到了邀月门,经过这里进入长廊。
长廊的梁柱上处处都是画,每幅都不一样。
长廊边有个小桥不流水的荷花池。
被落叶盖满的门顶,满是岁月的痕迹。。。不过,这好像是员工休息区。
我们和其他人走的路线也许不同,也因此没有去看到应该看的景点之类的,但是旅行本来就是随机和随性的。
我们决定登高望远,于是我们往上山的路走,上面有庙。
经过一个不太理解的地方,走廊被石头山封闭了。然后发现了走廊地下的排水口,不知是以前就有的,还是后来建造的?
爬上去吧。可能是昨天登长城登上瘾了。
继续爬,沿途的风景真是秋天的童话。但是这楼梯沿山而建,看来相当陡峭。
当天越来越亮,也就意味着离天空近了一些。
我们总算来到高处,居高临下看对面的南湖岛。
终于来到了喇嘛庙。
请原谅没有方向感的小女子,总是在事后回味当时的旅途,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此时我们应该是在之前在昆明湖边看到的万寿山上。
这里的建筑和山下的宫廷区不一样,有另一种风情。据知是以前的皇帝为推广密宗佛教时所建。
遥望远方依稀可见的是北京的现代市景。
这一区有很多假山。
继续爬上去,还是。。。
进洞看看。
这是最高点了。
这里的建筑物屋顶都有这样的设计,喇嘛庙的因为是古时供奉神明之处,所以代表的走兽多了一只。
下图是非寺庙建筑,少了一只。据知故宫里皇帝办公的大殿的走兽最多,所以这些动物代表了建筑物的“身份级别”。
既然已经到达了喇嘛庙,是时候中场休息,吃东西休息了。
后来一度我们有些走散在如迷宫的石洞阵里,最后重逢在这个澄辉阁二楼。
从二楼看出去的风景。左边那地标般的建筑物是需要另外收费的佛香阁。
这座是慈禧听戏的听鹂馆。我们没有参观到那里,因为实在太大,方向感也不好,我们不跟团,走的悠闲而缓慢,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时间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也许,我们心中是有小小的遗憾的。。。
所以,我们只好回到过去,留下到此一游的回忆。
我们三位格格/妃子移架户外留影时,刚好遇上两名老外大婶游客迎面而来,她们见着我们,二话不说立马拱手鞠躬拜见了我们三位,恍若时光倒流,遇见格格嫔妃逛颐和园,哈哈哈。
“平身~~” 宫廷剧看多了,我们也不慌不忙的回答,哈哈哈~~
下山时,我们来到苏州街,这里很热闹,好像同一时间全园的游客都来到这里。
这是石舫,石头造的船。
不知怎的,我们在这里合照时,也许是艳光四射,格外吸睛,附近的老外年轻男子马上扑上来要与我们合照,呵呵呵~~
离园的沿途,依旧风景如画。
在这一条银杏道,我们拍照的不亦乐乎。 秋天的跳跃,依旧上演中。
临别依依,惆怅绵绵。
园里也有许多百年老树,悠悠屹立了这数百年。
过了这条小桥,
再看看湖边柳树几眼,
出口在望。
出口依旧不乏黄澄澄的银杏,对我们挥手告别。
再见了颐和园,有一天我会来看看夏天的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