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6, 2016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 (六) - 不再只是月历里的天坛


此篇写在思念的一周;我的北京旅伴们再度出游的时节,我在这里思念她们 。在回忆逐渐模糊之前,还是想把心里想说的,未完的啰嗦话一一记载,以便老来回顾,呵呵。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我在北京的日子已是半年前的事,这篇游记却还在北京第三天,实在是,网中方三日,世上几千年啊,唉。






北京的空气,人尽皆知的干。一天不喝蜂蜜/枇杷膏,第二天早上醒来喉咙就会干干痛痛的。带去的所谓滋润洗脸霜,洗完脸后紧绷得要裂开。冲凉后不擦乳液/润肤乳,手脚就会干得痒起来。尽管如此,旅行中的人儿如我没有埋怨,人生能有几回会在陌生的地方生活几天?前提是,不要如此好运给我遇上停电嘛嘛嘛嘛嘛。。。

这是在北京的第三天。

说起来,我好像和酒店停电颇有缘分。这是人生里第三次住宿旅店时会有停电的事故。之前两次在马来西亚,一次只是电梯没电,一次是半夜房间没电。这次是全中,整栋旅馆没电。酒店外的大马路似乎有地下电缆工程,这次无可避免停电。

可是,所幸的是,只有一天,而且停电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7点。我们今天计划8点就离开酒店出门探索。不过,此次依然让我们体会了黑暗中摸索下楼梯间到一楼餐厅用早餐的经验。楼梯间放了许多蜡烛,沿路工作人员还拿手机照耀指引,顿时有一种万圣节参加鬼屋探险 treasure hunt之类的错觉。

酒店停电,不是只有没灯没电的问题:厕所马桶也不能冲水,淋浴间也没水(因为没电,水泵无法把水吸上高楼补给)。所以尽管在餐厅的早餐大家还可以倚赖自然光线和蜡烛来草草解决,但是我们有的还没化装,有的还没如厕。。。。真是相当无奈。

而这奇怪开场的一天,正是要去天坛公园的这一天。

天坛,在我的印象里是小时候爸爸公司里印刷精美的墙上月历里的圆形尖顶红蓝建筑物。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亲眼看到她本尊。然后,结果天坛公园成了我在北京最喜欢的景点。后来我才知道,那指标性 的天坛建筑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祈年殿”。

离开了好像鬼屋的漆黑旅馆,我们搭地铁来到了天坛东门站。在找到大门前,在地铁站出口遇到发传单的大叔,我们不以为意便随手拿了一张。谁知,大叔一直追着我们说;“一元,一元!”,这下我们才知道这传单还要给钱的!只因上面除了商家的广告,也印了北京地铁站的路线图。

友人当机立断立马还给他:“要钱的?不要!”,大家速速离去。传单要钱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在新马一代,伸手去和发传单的人拿一张还算的上是善举呢!因为现在都没人要理发传单的人,大家都是低头族,都不想拿。

这次记得拍了北京错综复杂的地铁路线图,让大家看看,没有广角镜头还拍不完的呢喂。





天坛原来是AAAAA级的旅游景点,我觉得这个评级给的很中肯。因为她的确看来历久如新,被维持修护得很好。同时她的占地之广,深深震慑了我。




公园全区四四方方,四边皆有门。如果没记错我们是东门进来的。







一大清早的周日,公园特热闹,长廊里都是老人家,原来乐龄人士来此公园是免费的,难怪大家都聚在这里,一早就造就公园熙熙攘攘的景象,好不热闹。










他们聚集在此,结伴成群,有的织毛衣,有的下棋,有的玩牌,非常开心。






当然也少不了运动组的,踢毽子,跳舞的不在少数。



一大早的天坛公园空气好像在这里有感觉比较清新,周围的绿地和大树,让我对天坛的印象不止是蓝和红,还多了绿。

今天的天气依然冷,但是已经渐渐习惯了的我们觉得很ok.

觉得这草地绿得像假的,树也很独特,跟我们热带的树不一样。





天坛公园有宽敞的草地和空间,在这里觉得很舒服。当然,我们在这里拍了好些照片。




温带国家的公园就是这个样子。前方根本看不见公园的尽头,大得可以容纳很多人也不会拥挤碰撞。





此女不知是在做作什么。又没有落叶,没有飘雪,是接雨吗?




旁边这石群是七星石。







关于七星石,请看以下解说。







这个可爱的小娃没有顾忌的走进去和大石玩,被管理员说了两句,立马大哭,吓着了管理员,大人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边走边拍,慢慢往古迹的方向移动。





在天坛公园的这天我的心情特别好,特别悠闲,脚步特慢。只能说,这个地方给让人觉得放松,心情惬意。


次日是此行的重头戏之一,也就是故宫。但是经过比较之后,结果最喜欢的景点还是天坛。可能是排山倒海络绎不绝的故宫人潮熙攘,输给了此地的平静宽广。也对,这里是古代帝皇祭天的地方,即使经过好几个世纪,那份神圣之地独有的氛围是不会随着岁月的冲刷而消散的。




当看见红墙绿瓦时,已来到祈年殿的入口。

请容我作态拍照一番:

“天坛凝望”。










从右边这个斜坡走上去通往祈年殿。







当我们通过天坛公园的主角祈年殿的检票口后,我方才知道,原来人们都在这里。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个建筑,是展览馆。






这是另外一个检票口,和祈年殿对望,也是通往另外一个庙群“皇穹宇”的出入口。







这就是我的眼里看见的祈年殿了。没有蓝天白云陪衬的,和印象中的月历不一样感觉的,秋天的祈年殿。然后还有很多人陪衬此图。






让我不免俗的在这里留影一张。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祈年殿有宏伟的感觉。
她原来相当大呢。






墙上,屋檐上的图腾非常色彩鲜艳,气势磅礴,而且,没有广角镜也是照不完她的全身。






看近一些,那美丽的图腾。





退远一点,这是她的侧面。



我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建筑有两三层楼,还以为可以进去。因为从外观上看她的确是有三层的样子。


其实从人很多的正门看进去,里面是这个样子。每20分钟有人会出现讲解。可是基于回音很大,实在听不清楚。




祈年殿四周都有梯级,这是侧面看上去。



 祈年殿周围相当广阔。






 沿着 祈年殿外围走,





周边有些不适合拍照的,放历代牌位的地方。




这一区没有厕所,想要留久一点,就解放完毕才进来比较好。



周边的展览馆里有历代皇帝们的祭殿的造型模型。


           



         


也有讲解这些年来祈年殿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慢慢的游荡完,时间已经是中午了。我们中场休息,决定去觅食,走向出口。





再看一眼。。。再见了。






由于天坛公园里没有餐厅之类的,我们也只找到了一个有卖食物饮料的小卖部。 小卖部后方还有地方让我们坐下歇息,于是大家便在这里以杯/碗面解决我们的午餐。在这幽静的小角落,被周围的画作包围着,这顿杯/碗面午餐吃得相当有气质呢,哈哈。
  






吃饱喝足,我们继续赶路。是的,这里很大,要去天坛公园里的下一个景点还得走上一段路。


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圜丘和皇穹宇,也是需要检票的地方。在门口看见了一棵特别的百年老树,树干像群龙组成的。





到了,乍看之下,以为皇穹宇门口站了一堆人在干嘛,只是有旅行团啦,导游在讲解。

将皇穹宇围在里面的一圈外墙叫回音壁,就是在 墙壁一边说话,另一端的人也可以听见的意思。








皇穹宇前方。看起来外表就像矮了两级的祈年殿。





此时已经下起了需要撑伞的毛毛细雨。







这里内部空间的高度比祈年殿矮,但是里面精致程度不输前者。






往皇穹宇另外一边走去,就是圜丘,也就是祭天台。这里十分空旷宽广,感觉下大雷雨的时候站在这里会给雷劈到。

经过了这三道门就可到达。








有三层的台阶。






就来到这个中心点。是说男性的话站在这里讲话有回音,天比较容易听见,哈哈。女性的话,就拍张照吧。



这是你最后一次看见我的这对手套。因为离开这里之后,发现一只掉了。




 之后,我们兜兜转转的终于摸清方向来到了古迹周围的门口, 出了这道门,就回到了绿油油的公园区。

 






 我说天坛公园大不是骗你的,你看我们根本前方茫茫,看不见路的尽头。尽管如此,今天我们都玩的得很开心。






后来,我们真的又迷失方向了好一会儿(女人嘛),走到了百花园,但是基于秋天,只剩苍凉枯枝,一朵花也没有。


只看到这悠悠一棵好美的银杏树。




2015年秋天,我来过北京天坛。

~~~~~~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五)~ 夜里明珠和好吃的西北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