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 2017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八)幽幽红色紫禁城


时间是流动的, 记忆是永存的,我的北京行转眼已经是前年的事了。

北京的人说话简洁,言辞简短精要,没有其他的助语(啦哩哦啊哇之类的)。即便他们脸上没笑容没表情,却不会让你觉得他不悦。遇见的北京人,无论是酒店柜台人员,餐厅服务员,巴士车掌小姐,景点园区工作人员,商场店员,他们工作时一丝不苟,没有笑容,废话不多,但是基本服务不会少;你问他会答你,就是这样。

在这里,只要你是黄皮肤,没有人第一眼会觉得你不是中国人。他们会凭你的口音猜你是福建人,是广东来的,还是哪个省哪个县的,就是不会当你是海外华人或算是外国人。

~~~~~~~~~~~~~~~~~~~~~~~~~~~~~~~~

来故宫博物院的这天,我们是搭巴士(公交车)去的,双层的,有车掌小姐,不只一位。

从我们住的地方到天安门广场附近,不会太远的车程。

可是在接近天安门广场之前,在北京一条很繁忙的大路旁的宽广人行道走了蛮长的一段路,路上很多公安会沿路检查可疑的路人,而在进入天安门广场范围之前必须经过安检,就是那种需要扫描包包的那种,十分严格。

过了安检后,就来到了从小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广场了!






穿过广场入口,今天的天气依然是介于6-9度之间,本来没围好围巾,慢慢的觉得头有点痛,赶紧在入宫前围好。嘿要入宫了当然要衣着整齐,连手也不自觉的不知怎的已经准备要跪安了的姿势。。。





后面隐约可见的这好像就是鼎鼎大名的午门。

看过许多宫廷戏,都听过的台词是:“推去午门崭了!”


入宫不需甄选,只需买票即可。


曾经是历代帝王嫔妃宫人居所的紫禁城,现在则成了一个占地甚广的故宫博物院。



买票的同时,我发现源源不断的人们开始涌入,单单是本地团就数之不尽;年轻力壮的年轻导游带领着很多戴这同色帽子的老爷爷奶奶的旅行团比比皆是,但是同样的,年青人也很多。总之就是人很多,很多,很多就是了。




现在这照片里的人也只是一角而已。





走过了几扇门,人潮也还OK 嘛。。。




接下来是太和门,




过了太和门,又是一个广场,人渐渐多了吧。。。




这是旁边的偏殿之类的。。。紫禁城的氛围开始弥漫。。。






然后,欢迎来到故宫太和殿!!!

看看对面的人有多小,就知道其实现场有多宽大。

看到眼前人山人海冲向同个目标,我们都说好要跟紧一点不要走散,因为太多人了!


结果,不知何时开始,回头一看,我们只剩3人,还有一人不翼而飞! !!!

起初我们以为其中一人还没跟上来,于是在原地稍候。可是候了很久,四周也看不到她,所以我们猜她可能以为我们在对岸了,已经在前方,她会不会已经随人潮越飘越远...

因为我们没有买当地的sim card,也没有wifi...所以一旦失散,相当麻烦。

在进退两难不知是该往前还是停在原地让她回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一直站在上面这张照片的视野高度,眺望下面广场,远眺对面梯级甚至对面殿前的人们,试图寻找我们落单的朋友。。。

然后,不枉我年轻时喜欢在arcade玩 spot the difference/ photo hunt之类的游戏(以前没有smartphone,只好在arcade玩)又或是我眼睛看东西比较仔细,加上落单友人今天把那晚在南锣鼓巷买的鲜艳粉红色帽子戴上;我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她!

于是我张大眼睛紧顶盯目标,然后两个人在后尾随我不让我也消失在视线范围,我们穿越了广场去到太和殿前,把走失的小美领回归队。



然后我们才慢慢开始了我们的故宫游。可是,这天一点也不悠哉,和天坛的氛围完全不同,这里好像清仓大减价百货门口一般,人群汹涌,挤成一团,争先恐后,好像迟了就拍不到似的。


好夸张!!!


这张清爽无障碍的太和殿内照,是朋友出动超酷的自动式自拍棒,在万头攒动、人声鼎沸中一鼓作气拍到的美照。

是“极有建皇” 还是 “皇建有极”??至今仍是我心里的迷。


这就是无数清宫剧里的大殿的真实面貌吗?空空如也的太和殿,在多少年前真的曾经跪着满朝臣子吗?万人景仰的天子,真的曾经在这里面臣治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剧里的气势磅礴,竟是如霄壤之别。

也许只有穿越过时代的人,才知道答案了。



太和殿之后,过一道门,又是另一个殿,中和殿。

殿门口依然是 挤得水泄不通。从小,“水泄不通” 这个词,都是老师教来形容菜市场的,没想到,故宫也适用。



比起太和殿,中和殿比较平易近人,没有梯级,毕竟不是主要大殿。此照也是朋友的一支独秀自拍棒的精彩之作。一个人头也没有。





殿外的屋檐。







中和殿周围的一个大缸前。据说,这是装水拿来救火时用的缸。






秋天的北京没有一片云,由于没有导游,我们都是自由自在的跟随指示牌上的路线移动。我们决定参观要付费的‘珍宝馆’。



一转角突然来到满是人潮的地方!远处那小门已经人满为患!




另外一处要另外付费的是钟表馆,我们没有选择它。






慢慢接近’珍宝馆‘中,视野宽广了起来,人少了点。现在回看这些照片,不太敢相信自己是真的来过这一片都是红墙的世界。这真是一个漂亮的砖红色世界。




去珍宝馆须穿过这道门。





在到达之前我们经过了’九龙壁’。



也就是有九只彩色祥龙的壁雕。在这里拍了不少照片。






沿途我们必然是走走停停看看拍拍,故宫的确是不小。经过了这个殿后,终于进入了目的地。






其实,回忆起来,那天在参观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走马看花,死命的拍照,每个展品还不能停留太久,因为有导游带领的游客们会毫不客气的突然把你围起来,一起参观珍品。所以我都赶在他们前面顺序参观每样展品。


首先看见的展览品属于‘赏玩珍品’


只有到现在整理照片时,我才真正知道它们个别是什么玩意来的。


第一个看见的是 ‘青玉十二生肖’,可以做印章,十分精致。






然后是一只 ‘翠卧牛’。

 






这个造型奇特的是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就是印章类的。




‘玛瑙卧莲鸳鸯’,摆饰品。我起初以为是海豚。





这应该是芙蓉石双耳三足炉。






这是‘孔雀石山水人物插屏’。






                          ‘金嵌宝石葫芦式盒’,放珠宝的。






‘珊瑚狮子’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相当精美。




‘黄玉佛手花插’,我想这是花瓶吧。




                   ‘ 金嵌宝石盖青玉桃式盒’,应该是房间或书房用品。





左边的是‘水晶带链花篮’,右边的是‘水晶天鸡尊’。




各式鼻烟壶之一




          ‘ 青玉嵌红宝石炉瓶盒三式’,炉可燃香,瓶子插东西,盒储物。





各式鼻烟壶之二




‘翠白菜式花插’。怎么会想到用白菜做花瓶造型呢?








顺着展览柜逐个参观下去,接着会看到‘帝后饰品’类的展示:


这个也已经在官网上找不到记录。觉得是项链。





这个我猜是腰件间吊饰。





也是已经找不到资料的对镯。






‘碧玺珠翠手串’





           这是‘金嵌珠宝圆花’,不是耳环,是头饰.







最右边的是‘金镂空嵌珠石扁方’。扁方是大簪子。




‘银镀金点翠串珠流苏’。应该是发簪。






这个可爱的东西是‘金累丝花囊;,放鲜花和香料,挂在腰带上的饰物。






右边的是’翠竹节式佩





左边是‘碧玺 雕松鼠葡萄配’







左边的是‘金累丝九凤钿口’和右边的‘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是皇后使用,扣在冠帽上的饰物。



各式发簪。





左边是’金镶宝石蜻蜓簪‘和右边的 ‘金镶宝石蝴蝶簪’




‘翠翎管’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



右边的是’金镶珍珠翡翠戒指’





没错,左边的是‘钻石戒指’,旁边的应该是钻石耳环了。原来以前这个时代已经有钻石了。





短的珍珠耳环是‘金镶东珠耳环’;长的耳环是’金镶珠翠耳坠’,青色的是‘翠嵌珠宝蜂纹耳环’






上面的是‘猫睛石’,下面是‘祖母绿宝石’。




最后的压轴出场是: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其实,整个馆里最受欢迎的不是这个,而是隔壁的蓝冠。但当时那个孝端皇后的后冠一直被源源不断的人潮包围,所以没能拍到一张清楚的美照。





朦胧的侧面照。这个浅蓝色很漂亮。






这就是镇馆之宝了的 ‘孝段端皇后凤冠’,借官网照片呈献。(照片取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到这里,我们的故宫行也只逛到了一半而已。

我们的红色故宫,不愿这么快完结。


~~~~~~~~~~~~~~~~~~~~~~~~~~~~~~~~~~~~~~~~~~~~~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 (七)- 边走边吃,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五)~ 夜里明珠和好吃的西北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