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 2017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的北京(九)再见,北京.紫禁城


距离我上次呼吸于北京已经隔了一年五个月。

对于北京的种种记忆和感受,虽然已经随着时间和琐碎的日子带走了十之八九,但是尘封的感觉会在看到照片时一一的被唤起。


我不是一个好的摄影师,我发现自己拿相机拍照捕捉时不是很平稳,事后回看画面时才发现有些照片有些歪斜。也许,我就是以一种残缺的歪角看世界的。又或许我也只是世间一个不完美的尘埃,我们总以为我们是特别的,可是我们不是。






故宫的红给人的感觉比天坛公园的来得沧桑与斑驳,历史的味道在之后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各种殿后蔓延得更严重。



后来我才知道,付费的珍宝馆包含三个展览室,而且门票只是多加人民币$10元。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值得。只是当时的我是完全无概念的,只是一直看,一直拍,拼命感受。

离开珍宝馆后,前往下一个馆参观时经过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扇门后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这使我想起冷宫。





当时的我们,其实没有怎么看/跟地图,随心所欲的。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别院,来到了养性殿。





顾名思义,此殿应该是修身养性之殿,应该与琴棋书画有关。

养性殿外观感觉特别的残旧。横梁上的图画已经斑驳退色。

沧凉的感觉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蔓延。









殿内的天花板,因为这里光线不足,照片失焦了。





殿内一瞥。




果然摆放了乐器。








里面有展出各式朝代的玺印,就是皇帝的印章吧。看起来都是玉或石做的,每一只都不一样。














小小的养性殿我们没待很久,前往下个殿,看见了古时的时钟。由于没有导游讲解,我们也不知这是怎么看的。




不知怎的走着走着,也许就是顺着路线走,来到了看戏的阅是楼。




此楼相当有气派,虽然已经多年,但外观依然慑人。多少年前,这里的热闹,只有靠宫廷剧里的画面来联想。





既然是看戏的地方,我们自然在此歇脚,稍作休息。









周围的展览馆就展出以前使用的道具们。





唱戏时演奏的乐器。





小生花旦们的帽子。




戏班牌号和名单吗?






到了近代还有了黑胶唱片??其实历史离我们仿佛不是太远。




剧本。





VIP座位。屋外有古人?!他穿越了吗?哈哈,应该是租借戏服拍照的游客。在颐和园的时候我们不也穿着古装过了一下格格瘾,呵呵呵。






这是从VIP座位看出去的样子。




这应该是次等位,嫔妃坐的吗?







发现了古图两张,看似是宫内上朝图。很多很多的文武百官,还是侍卫??!!








离开了看戏的地方又走入了下个展览馆。没什么人潮,氛围开始悠闲了起来。





来到下一个展览馆入口。




叫做乐寿堂,看名字,感觉过去像是庙堂之类的地方。







这个馆似乎维护的比较好,里面还颇有气派的匾额。





以下大略看到了以下文物,可是这次我也找不出名字了。此馆展出的归类为玉器玻璃和大石之类的。




















这是应该是‘如意’。




很大的石雕。有山水画在石头上。




这个更加精致,像是山中寺庙的描绘。 











离开了乐寿堂,往下还有下一个馆。

这是故宫里处处可见的石头类型。





来到的是’颐和轩’。和前天去的‘颐和园’差一个字。




这里的文物比较精致,金碧辉煌,看来应该是佛教用品之类的。




















离开颐和轩后,是珍妃井。并没有在那里拍照,虽然那里并不阴森,也只剩一个盖了盖的井口。那凄凉的历史,就让它留下。


‘一入宫门深似海’,一个转角出来,我们总算看见了故宫的另一面。前方的高墙仿佛没有尽头,仿佛可以看见抬着嫔妃的轿子缓缓走过,又或是宫女在此经过,太监在扫地。




顺着路走,来到了这一区。导览指示这区是乾隆花园,可是当时看来这是一条很好休息喝茶的地区。一排的手信精品店在此排开,我们有的坐下休息,有的进去采买,有的去前方探路。

我就是那个坐在这里休息喝姜茶的高龄组组员。







休息采买妥当之后,我们继续前行。来故宫请穿舒适利于行走的鞋子,才能行走半天而不崩溃。



这时应该是午后两三点的天空。我们还没吃午餐。





接着,我们经过了一直以为很大,可是其实很小的‘御花园’。










就这两个亭子小桥,几棵老树,石头,就是戏里可以逛很久的‘御花园’了???有些小失望呢。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饥肠辘辘,刚好看见一个角落有小卖部,有卖吃的,我们速速前往抢购食物。没想到,我在故宫的一餐吃的竟然是烤香肠和汉堡还有热奶茶,还很好吃呢!


在北京我真的没有比在东南亚容易饿,即使日行千里(夸张),但却不那么感觉饿,真是太神奇了。住在这里我一定是个瘦子。

除了食物,小卖部也有卖纪念品。故宫的纪念品大多相当精致,价钱也不便宜。

分享一下下我们买到的可爱纪念品。友人说故宫的纪念品是外面买不到的,如果喜欢就买下不要犹豫。


皇帝皇后娃娃摆饰。





可爱的书签,我买了很多送人,这是其中一款格格书签。还有皇帝皇后甚至官兵的,超可爱。




吃饱喝足,我们又有了动力。总感觉有些地方还没参观完,于是我们又去寻觅。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还未被我们涉足的一整区,首先来到了储秀宫。





看到这个宫,我才明白,之前那些可以拿来做展览馆的应该是有修建过的馆,眼前这一幕,才是历史最真实的样貌,属于遗迹的模样。

此景何止萧瑟,何止苍凉,简直就是悲凉。


从窗子望进去,里面的摆设,桌子,椅子都尚在,可是太过于昏暗,实在无法透过相机传递。想感受历史古迹,还是亲自来目睹吧。



左右的别院也一样残旧,甚至阴森。





没有待很久,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比较有人气聚集的宫:翊坤宫。






宫门入口从内看出去,这里感觉比较喜气。






这个宫还有水缸和动物的雕像和颐和园的慈禧住处类同 。





这个看似不错的‘永寿宫’今天没有开放呢。我们只能望门兴叹。曾是皇后的妃子的宫后来竟变成货仓??






各个宫之间的走廊。这里的墙不那么高。




最后我们兜兜转转来到了太极殿。又是另外一个比较真实面貌的宫殿。





秋天的故宫下午四点半就要闭馆了,也是因为天很快就要黑了的缘故。在离开之前,记录一下故宫建筑里令人难忘的一砖一瓦一墙。












我去过的博物院不多,这个算是目前为止到访过最大的吧。


从午门到神武门的故宫之旅,转眼来到了尾声。




走出这扇门,就是和这片红色告别的时候了。在北京时常听见导游吩咐团员要‘原路往返’,但是故宫是不能原路往返的,从午门入宫,神武门出宫。



这也许是我一生一次的故宫游,但是现在发现好像有些地方是我们没有参观到的。参观完中和殿后,整个保和殿当天也许因为有贵客,所以被封锁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错过了。



(地图取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离开前要回头看。





这是我们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之旅,也是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了。



天就快黑了。故宫外都是参观完毕的人群汹涌。




由于我们出来的地方和来时路不一样,出来时其实是一片茫然。友人网上稍作查找后的结论是,如果要回去我们住的地方,是能走的回去的。

于是,我们缓缓离开。
于是,我们渐渐远去。

欢送我们的是宫外的护城河。



                                  


 一条河隔绝了皇宫与平民区,天上和人间。

那一晚,我们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直到天都暗了,才回到熟悉的王府井吃晚餐。



告别北京,要缓慢的,不舍的,轻轻的。

因为我不知此生还会不会再回来看你呢?


                                 再见了,北京。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